新闻资讯

提高中国制造“含金量”要加大创新投入

发表于:2015-08-27 作者:selk 来源:中国机床网 点击量:6617


胶着于结构调整期的中国制造企业,该是到了改变观念的时候了,必须意识到,只有加大创新投入,企业才能换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才能赢得长足发展。

 

透过2015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有人也许会为中国制造舒口气。与去年相比,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的制造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有提高。不过,当看过新近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又难免沮丧:同是制造业,在世界500强是营收利润率和企均利润的“状元”;而中国制造,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却只能让位于银行业。

 

中国制造弱在哪?数据给出了真相:世界500强营收利润率和企均利润最高的建筑业和农业机械业,营收利润率为26.4%,而在中国500强这两个行业仅约3%。由此可见,中国制造,弱就弱在利润稀薄,“含金量”不高。大而不强,盈利能力差,正是中国制造的瓶颈所在。

 

世界500强中的制造业,与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制造业,盈利能力差距甚远,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能力的高下。有个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当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时制造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达到5%以上时才有市场竞争力,而我国制造业仅为0.85%。创新投入不足甚至没有投入,是中国制造业难以突破利润稀薄困境的原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意味着在国际竞争中就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制造业重新回归,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想在世界制造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尽快完成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而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放弃此前粗放式发展的道路,中国制造才能抓住振兴机遇,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重构中变劣势为优势。

 

缺少研发创新的高投入,自然无法享受创新带来的高回报;舍不得真金白银投入研发,中国制造“含金量”自然也就低。长期依赖技术引进和模仿制造,中国制造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当人口和资源红利消失,也就意味着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难以维持,中国制造的发展道路也就越走越窄。而要扭转这种颓势,唯有在创新这个要素上下工夫。

 

正是意识到这个关键点,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将创新驱动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它不仅从战略层面为中国制造设定了指引和遵循,更是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战略推动下,驱动创新的各种要素必然更加完备:人才支撑会更给力、知识产权保护会更完善……胶着于结构调整期的中国制造企业,该是到了改变观念的时候了,必须意识到,只有加大创新投入,企业才能换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才能赢得长足发展。

 

在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层夹击下,逐渐失去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的中国制造业要扭转发展劣势,非走创新之路不可。只有真金白银投入创新,真心实意扶植创新,中国制造“含金量”才能得到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才能迎来爆发期。


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