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机器换人”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新挑战

发表于:2015-09-07 作者:selk 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 点击量:6038

在日益严重的招工难、用工贵的劳动力市场形势倒逼下,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省份近年来率先开启了“机器换人”工程,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和经济发展桥头堡,杭州市鼓励企业通过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来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

 

“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在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给技术技能领域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在这一进程中该如何应对?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此成立课题组,对在杭70余家企业和20余所职业院校展开调研和分析。

 

“机器换人”是企业化解用工难的现实选择

 

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一直是困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其背后凸显的是中国“人口红利”弱化的残酷现实,使“机器换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

 

 

 

课题组随机对70余家杭州本地企业就“机器换人”的动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的企业把“用工成本高”列为开展机器换人的首要原因,其中超七成企业认为2014年的招聘难度比2013年大,近六成企业的招聘是针对人才流失进行补员。84%和67%的企业是为了提高生产的稳定度和精度,64%的企业认为当前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实际所需,38.1%的企业认为迫切需要进行“机器换人”。可见,“机器换人”已成为这些企业化解用工难题,增效减员的现实选择。

 

据了解,杭州市已于2013年和2014年认定了杭州市“机器换人”示范应用企业76家,“机器换人”项目总投资超过818亿元。“机器换人”典型企业主要分布在通用设备制造业、机械电气和器材制造、食品加工包装、服装、纺织等行业。

 

调查显示,“机器换人”后,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一线员工。“机器换人”不仅降低了用工及生产经营成本,优化了本地就业结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了生产事故等。因此诸多企业将“机器换人”列入企业发展计划中。以服装企业为例,调查发现,82%的服装企业有“机器换人”需求,44.1%的企业将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

 

尽管多数企业有“机器换人”需求,但受制于诸多现实因素,仍处于观望中。一方面是由于资金困难,“机器换人”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一些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才短缺,企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技师乃至工程师角色与目前职业教育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失衡,成为制约企业实现“机器换人”进程的重要因素。

 

“机器换人”带来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矛盾

 

“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在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给技术技能领域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

 

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对就业的吸纳。调查显示,在“机器换人”相对集中的纺织、服装、设备制造、电气设备与器材制造业领域,近五年来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机器换人”在为企业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无就业增长”问题。

 

“机器换人”使从事制造行业的劳动力人数大幅减少,而剩余的劳动力则需要成为机器维护员、软件设计者,通过操纵智能软件管理机器人完成生产任务。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人员需要很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同时,要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需要具备良好的设计能力与创意。对企业负责人的调查问卷显示,在“机器换人”进程中,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急需能操纵智能制造的自动化设备的专业技能人员;二是增加了对具有电子工程、信息技术、机械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三是智能制造的多学科、跨地域和大数据特性,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需要大量的高端服务业从业人员从事智能制造的配套工作。

 

据统计,2013年杭州市全市“规上工业”从业人员数120.05万人,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但是,每一台工业机器人高效运转的背后,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中枢把控。在调研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机器换人”一方面是对低端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是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明显紧缺,就业结构性矛盾显著,“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转变。

 

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