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分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面临困难 不具优势

发表于:2015-10-09 作者:admin 来源:机床商务网 点击量:6184
    前不久国研智库2015论坛举办,在主题为“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平行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发表演讲,他认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的体制就是做大的体制,可以利用各级政府、国有企业和中国有特色的市场经济来把制造业做得更加大,全面搞制造业,这是一个优势。但是要想做强做优,还不具备优势,困难比较大。

    在过去25年里,凡是保持经济增长高速的经济体,大多都和本国的制造业发展比较快有关,因为制造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经济。德国假定没有制造,它的服务业绝对没那么发达,它直接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为结构变革带来红利。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再看中国,我想说这样几点:

    第一,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5年里面,中国制造在GDP的比重里面下降得很少。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到中上等收入国家,GDP有37%到31%左右是由中国制造产生的,这是我说的历史。今后中国要想实现中国梦,2048年达到中等水平的国家,没有制造业不行,而且需要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竞争力强大的制造业。

第二,中国制造由大变强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的体制就是做大的体制,可以利用各级政府、国有企业和中国有特色的市场经济来把制造业做得更加大,全面搞制造业,这是一个优势。但是要想做强做优,还不具备优势,困难比较大。

第一个困难是低端制造产能巨大,我们过剩是绝对过剩,而且都在中低端。过去30多年过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集中在中低端上,现在虽然说要调存量,扩增量,其实存量根本调不动。比如说,把钢铁厂弄掉,去生产一个德国的七轴联动的数控机床,能行吗?能转过来吗?不可能。投出来的制造业资本,一定要想转型,那就是毁灭。所以什么叫创造性破坏?就是有些行业创造,同时就把旧的东西毁坏,这是一个问题。现在看来,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资本的浪费。中国产能过剩是为什么呢?因为是低消费,高储蓄,特别是高投资,高投资又导致高产能。那么,这个高产能又在我们现有体制下刺激低端制造超常发展,这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体制、我们的市场都诱惑各类市场主体向低端进入,促使资本进入优先发展的领域,产能疯狂增长,产能过剩。但是发展难度较高的高附加价值、低排放的领域却资本不足,这些空间又必须依靠大量的进口来弥补。高端的搞不来,低端的又拥挤。

    我举个例子,德国DMP七轴联动数控机床一台5000万美元,你有很高的资源,把它操作会了,我都服你。

    我再举个例子,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如何向日本、德国看齐,我们需要的智能机器人是100万台,现在我们拥有的机器人只有13万台左右,差87万台,就这13万智能机器人没头没脑袋的是中国造,有头有脑袋的是进口。为什么?因为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低端上,你就没有精力、没有资源配置向高端发展。要GDP的时候,水泥来得快,钢铁来得快,但七轴联动机器人想都不敢想,所以,中国这种结构是刚性的。

    第二个困难是制造成本提升。中国的制造成本上升是非常惊人的,我算了一下,制造业从1996年到2013年,工资平均增长了22倍。合理价格比增长了8。2倍,名义增长22倍,说这么快的成本上升,你还在低端里边生产,肯定倒霉。

    2005年到2010年制造成本的竞争力排序。2005年中国第一,印度第二,越南第三,俄罗斯第四,墨西哥第五。2010年,墨西哥第一,越南第二,印度第三,俄罗斯第四,中国排在最后,成本优势五年之间从第一到第五。分成四个类型,成本由低变高的国家是中国、巴西、捷克、波兰、俄罗斯。成本高上加高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成本平稳的国家是印度、印尼、荷兰、美国。成本增强的国家美国、墨西哥,分成四类国家,中国现在是最不利的国家。中国制造正在向南亚、非洲转移,甚至一些向美国转移。美国一家公司做了一个分析,说美国制造业项目回流,从中国的产品冷冻机、挖掘机,中型轿车、中型汽车全部从中国向回流。为什么回流呢?证明它的成本有吸引力,环境有吸引力。

    第三个困难是中国的原发性创新能力不强,由大变强科技支撑不足,我认为中国的创新是叫逆向创新。什么叫逆向创新?把人家拿过来的东西拆开了,再照相、绘图向上走,逆向创新有什么弊病呢?我们拿过来的东西,我把它拆开来了之后再生产,问题是人家还不断创新。没有原始创新,这是中国一个最大的弊病。永远有新产品,永远要靠进口。

    有人说,我们有创新,的确是有创新,这些创新都集中在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一些方面,卫星上天、航空母舰,这些都是国家需要的,能集中力量干起来的事。真正社会创新就显弱,创新是需要条件的,关键是科技储备力量不足,制度、环境、体制,要为社会创新的话是需要条件的。

    第四个困难是发展方式粗放,由大变强缺乏持续性,因为已经在低端。世界产业技术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宝贵的机会窗口期。这个机会窗口期应该在生产方式上进行变革,理念上要更新,组织方式要变革,商业模式要创新。生产方式变革是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理念上要绿色化、服务化。组织方式要扁平化、柔性化。制造业就像社会治理机构一样,需要扁平化的全都拿在自己手里,要糟糕的。

    中国制造业要想发展,没有一个思路是不行的,体制不改、政策不调,企业、社会、老百姓没权,中国制造业实现不了转型,尤其在信息化情况下,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11项行动十大内容,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创新力量来实现的。老靠逆向创新是非常难的。

    要珍惜宝贵的机会窗口期,问题是你怎么办?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交汇期,可能给中国制造提供大的占位空间,用什么手段完成?还是用过去的办法吗?不灵。新方法在哪里?找不着,还需要寻找,需要培育,需要具备条件。

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