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分析:工业升级是个历史性投资机会

发表于:2015-10-16 作者:admin 来源:机床商务网 点击量:6063

    说“工业4.0”,其实是一个标题党。我们更愿意讲述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工业升级”。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工业升级始终是明势资本投资团队默默关注和深耕的一个投资领域。与各个耀眼的“风口”相比,这个领域似乎很少受到创业者、创业媒体以及早期投资机构的关注与追捧。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拥有着大国当中最高的制造业比例,制造业对于中国有着尤其特殊的意义与深远影响。而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大范围转型的历史进程中,这个阶段所迸发出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两篇系列文章,系统性的阐述明势资本在工业升级领域的思考与投资策略。也与大家分享我们在这个领域积累的一些投资经验。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现状究竟如何?一方面,我们可能在很多地方都了解到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无人工厂”、“机器换人”的概念。这两方面都是关于中国制造业现状的重要事实,而隐藏在这两个事实背后的统一逻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国制造业危中有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但转型中存在着巨大的变革机会。而这也正是我们密切关注工业升级领域投资机会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讲,目前中国制造业的问题与机会可以概括成以下三点:我国制造业内外部均面临诸多挑战、行业革命的机会来临、中国公司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先说内外部环境。一个大的判断是:在行业蓬勃发展、供不应求时,工厂往往会更关注产能的扩张和销售渠道的拓展;而在行情不佳、供大于求时,工厂往往会更关心企业内部效率的提升与成本控制。

    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行业普遍产能过剩、制造业萎缩的”寒冬“时期。在这个时期,不少效率低下、产能落后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无法挺过这个冬天;而生存下来的公司,则会更多地把提高自身生产效率作为首要考虑的目标。在企业提高自身生产效率的过程中,劳动力、资源与客户需求,是考验企业自我调整能力、推动工业升级的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劳动力:中国在2011-2012年间首次出现了劳动力总量的下降,并以此为拐点,持续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这一趋势很可能是不可逆转、且逐渐加剧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与之相对应的是,蓝领工人的平均工资在不断上涨,而而随着越来越多80后,90后的劳动者涌入劳动力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愿意从事重复、单调、高危的工作。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企业对于劳动力的管理能力,而自动化成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

    资源:在劳动力逐年锐减的同时,企业还面临着资源与环境带来的更高要求。如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这也要求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客户需求:另一个重大变化来源于客户对于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往一个型号的产品可以生产5-10年,但现在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见了,产品的需求走向多样化、细分化。工场的生产也逐渐从大批量、标准化,走向小批量、多品类。

    如上所述,这三方面的变化,既是对现有生产过程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推动着企业的自我升级与革新,逐步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更友好的生产过程以及更柔性的生产线。

    再看整个行业的进化过程。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公认的有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末以及20世纪的后半段,它们分别使人类进入了机械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每一次工业革命的背后,都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了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而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4.0”,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论断。但究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简单来说,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移动互联网向工业领域的深度进化。回顾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互联网正由浅入深地渗透进产业的生产和交易的各个环节。从最早信息层面的连接(产业之外),到产品的购买和销售(第三产业)、O2O等服务的对接(第三产业),再到企业服务软件对企业效率的提升(第二产业)、B2B等交易形式对企业供应链的深度优化(第一、二产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渗透过程。如果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向前再进一步,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下一个渗透的目标很可能是:直接介入企业产品的生产、决策过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决策能力。

    推动这一进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网络化设备数不断提升。根据IHS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网络设备接入数将达到800亿,其中工业设备占比会达到60%。工业设备的网络化使得生产过程可以被全面的监测和模拟。通过总的控制台,将能够实现生产的动态规划和调整,不停工即可实时改变生产参数和生产条件。同时,对于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提高,将能够更准确的分析市场动态、预测用户需求,为生产提供指导。

    上文已经提到,前三次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效率,但中国在这三次工业革命中基本处于旁观者的角色。受制于内外战乱,中国并未能第一时间享受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工业化进程上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和平时期,面对悄然降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次中国企业是否能够抓住机遇站上主战场,甚至弯道超车?我们的观点是:有机会,而且机会巨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化升级市场,但其增长潜力依然非常大。(从机器人和工人的比例来看,中国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甚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完善的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大量的技术人才储备也为中国企业的自动化升级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在特定的行业中,发达国家同样缺乏行业自动化经验。在20世纪中期到后期,美国等当时的制造业大国同样面临着劳动力供应紧缩、成本上升的问题。当时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产业向中国等地转移来完成产业改造;而如今,当中国面临类似的问题,却并没有发生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的大规模转移。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来看中国的基础设施、支持体系和成熟的产业链条使得中国相比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仍然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同时,自动化改造成本的降低、投资回收周期的缩短,也使得中国公司更愿意进行“产业升级”而非“产业转移”。这就诞生出很多全新的行业机会,中国的创业公司如果能够凭借对国内的市场、客户更深刻的了解,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执行力,就有很大机会在同一起跑线上,超越欧美已然庞大的竞争对手。

    同时,从资本市场的认可度来说,工业升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领域。事实上,”工业4.0“这个概念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是先从二级市场开始的;从2014年开始,二级市场对于机器人和工业4.0概念的股票一直比较认可,相关的概念公司股价也一路走高;

    与此同时,一级市场的工业自动化项目的投资主体也多为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市场对于优秀的工业自动化投资标的的认可度非常高。这对于这个领域的创业者而言一定是个好消息,对于我们这样的早期投资机构而言,也意味着我们有足够大的空间去和优秀的创业者们携手前行。

    综合以上三大方面的原因,我们说,“工业升级”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投资机会,我们也愿意和这个领域的优秀创业者一起,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在这一次的产业革命中打造属于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工业升级领域,明势资本是布局最早和最全的早期投资机构之一。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工业升级领域挖掘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并对其中的一些完成了投资。我们认为,制造业的很多行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巨大的转型和变化。那些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推动行业转型和升级进程的公司,则会在转型中获得巨大的成长机会。

    基于我们对于工业升级领域的观察以及投资实践,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想要取得成功的公司,有两个核心的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是技术基础,一个是市场理念。

    自动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行业。在每个独立的细分行业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自动化设备厂商,很多经过简单的转型后,也能够承担基本的自动化改造任务。但真正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公司是缺乏的。大部分公司解决的还是简单的问题,采用的方法还是国外现成的方案,缺乏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相比之下,拥有完整技术能力的公司,在这个方面就会拥有极大优势。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国外的先进品牌已经提供了相当全面的动作接口,应对一般的应用场景,只需要调用特定的接口即可。而国内的很多自动化厂商,对于这些函数尚且无法完全认识、有效利用,更不用说面对复杂应用场景时能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了。

    在有技术基础的同时,我们还希望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对于市场有着超越常人的敏锐感知。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当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时候甚至连终端公司本身都未必能准确的了解自己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执行公司对该行业有深刻的理解,真正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的价值。

    以上两个方面是对于项目的基本考核,在此之外,在具体行业和切入点的选择上早期机构应该如何做抉择?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德国、美国还是中国,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都将工业升级确定为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发展目标,至少有着10-20年的培育和发展周期。对于早期投资而言,这个时间似乎过于遥远。但如果站在工厂和企业主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过程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会有一个进化路径。

    对于工厂的决策者而言,他们更关心的往往是短期的价值。因此,实施时间短、门槛低、见效快、回报周期短的项目和产品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的获得认可。比如说,针对单个产品、单个工作流程、单个行业切入的自动化项目,在试用后能够快速推向市场,并快速走向复制。而更长远的目标和更长期的价值实现,往往需要在企业尝到甜头之后,才能逐渐得到推进。因而在大的投资逻辑上,我们也愿意遵循这个行业的进化路径去有步骤地安排投资。

    对于具体的投资项目,明势资本的逻辑可以概括为: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全产业链布局。

在我们的设想中,未来一个标准的“智慧工厂”,应该具有如上图所示的五个层级。这可以说是在工业4.0理论指导下的一个长远而综合的目标。在这个层级中,底部的层级更偏重于执行,而顶部的层级则更偏重于决策,中间层级则负责各项事务的衔接、通讯和管理。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每个层级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都有可能在其中成长出很大体量的公司。从时效性的角度来讲,底部的层级因为直接接触到生产过程,直接改善生产流程与生产环境,因此可能更符合我们上文所讲的“时间短、见效快”的概念,从而最先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快速发展。

    按照”以机器人为核心,全产业链布局“的投资逻辑,明势资本在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均有所布局。

    本体设备指的是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方,提供满足特定要求的标准化设备。在行业的自动化过程中,应用最普遍、最广泛适用的本体设备就是工业机器人。在这个领域,我们投资了国内领先的机器人生产商李群自动化。李群自动化自主研发了性能优异的机器人,并成功取得了多个世界领先客户的认可。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本体设备生产商,除了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同时还需要有能力整合上游的供应链和下游的客户渠道。

    而设备零部件和工业通信部件,关注的是更为基础的设备单元和功能。对于此类产品,最关键的点是要足够专注和极致。每一个小的细分领域,都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如果能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就有机会站稳脚跟,成就一个成功的公司。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市场往往也会和各种大公司的产品交叉重叠,因此选择一个足够深入而有潜力的切入点,形成自己在一定范围内的竞争优势也至关重要。我们投资的德速机械,就是在巨大的数控机床行业中,专注做一个小的零部件。但这个零部件能够击败台湾和日本的产品,受到行业内的广泛接受,就能够打出一片天地。

    集成服务商是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提供自动化的全套服务。虽然工厂作为生产第一线理应对自己的生产流程最熟悉,但国内的工厂很少会有自动化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面对如何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选择时,往往会陷入无所适从,或者会导致重复投入。集成商则协助工厂完成全套自动化体系的搭建,使得工厂管理人员能够很方便的完成自己的生产调度控制。

    有人曾经担心,集成商是不是“易小富,难大成”?如果集成商只满足于零散的接单来养活自己、赚赚小钱,那当然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但我们看到,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厂商FANUC有接近一半的收入来自于系统集成和全套解决方案——这说明集成服务是有非常大的潜力还没有得到释放的。我们投资的橙子自动化,就是非常优秀的系统集成商代表,拥有很强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

    以上就是明势资本在工业升级领域的投资逻辑以及投资案例。我们非常有幸能够在这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早期与优秀的创业者们一同创造并见证中国制造业的变革。虽然产业的升级一定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坚信这个过程所带来的价值也将是巨大的。我们希望和各位一起,共同探索中国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

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