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制造强国”少不了创新和匠心 工业设计须高度重视

发表于:2015-02-04 作者:admin 来源:1 点击量:8318

    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资源浪费、污染严重……面对我国制造业的重重矛盾,必须更加坚定地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稳打稳扎、精益求精—

3.6%——这是我国组装一部苹果手机获取的价值。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调查发现,生产一部苹果手机所需的178.96美元成本中,超过60美元流向了日本,30美元流向了德国,23美元流向了韩国,中国所得仅6.5美元。 

80%——这是我国一些高端元器件进口的比重。统计显示,我国所需的高端芯片80%以上依赖进口;高铁装备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8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80%的机器人依赖进口;目前80%的高端数控机床仍依赖进口……

两组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到底缺什 么?“药方”又是什么?近日,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记者在会议期间,就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多位中国工程 院院士和专家。

制造业面临三大矛盾

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大而不强是我国制造业的真实写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8亿美元,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制造业 增加值率仅为21.5%,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大于35%,美国、德国等甚至超过40%;制造业增加值约占我国GDP的32.6%,但其能源消费却占全国能耗 的58%。

“我国制造业还面临诸多矛盾,较为突出的有三大问题: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指出。以创新能力为例,据统计,我国的创新能力指数及全球竞争力指数在世界上仅位于25名到30名左右。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比如美国制定“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英国抛出“高价值制造”战略。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我国制造业提出挑战。

在此背景下,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即组织50名院士和100多名制造领域的专家启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同年底,作为阶段性成果,中 国工程院提交制定“中国制造2025”建议。“现在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将制造业再推上一个新台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说。

并非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的任务要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艰巨,发展方式将是“并联式”的发展过程

作为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被很多人视为德国的“工业4.0”。对于这一看法,院士们并不赞同。“德国是工业强国, ‘中国制造2025’确实借鉴了‘工业4.0’的部分内容,但不是它的翻版,而是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关于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战略规划。”院士们 反复强调。

“工业4.0”,是德国2013年4月在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上正式推出的新工业战略计划,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虚拟系统,使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在柳百成看来,它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朱高峰亦持相同看法,“两国的制造业基础不同。”德国是制造业强国,普遍处于从工业3.0向4.0过渡的阶段;中国 是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处在工业2.0阶段,有的已达3.0阶段,仅有极少数接近4.0水平,因此“中国制造2025”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工业4.0”。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企业的类型更加多样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式必然是‘并联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工业2.0、3.0、4.0齐头并进。”朱高峰说。

此外,朱高峰认为,对德国制造业而言,技术和产品质量已不成问题,但这正是我国制造业现阶段面临的一大问题,需下功夫着力解决。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损害了国家信誉和形象。

简而言之,“‘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说。“‘中国制造 2025’面向整个制造行业,它不是具体规划,而是面向全行业的行动纲领,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它的三个发展方向。”朱高峰强调。

工业设计须高度重视

中国制造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几乎不到1%。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这一环要补上

由大变强,如何破题?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开出“药方”,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三步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2045年,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其中,“第一步”即“中国制造2025”要达到的目标。屈贤明向记者透露,“中国制造2025”主要有4大亮点:一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三是强化工业基础;四是在十大领域重点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在屈贤明看来,智能制造有3层含义——产品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以及管理、服务的智能化。

除了智能制造,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看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还要学习德国工业制造的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 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说,近年来,很多制造业企业和工人缺乏对细节的追求和把控,产品功能、质量、可靠性、工艺水平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李伯虎还强调,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很早就已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的核心动力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一般可占到总产值的 5%到15%,高的甚至可占到30%,而中国制造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几乎不到1%。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这一环要补上。”李伯虎说。


0
回到顶部